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礁石游戏网 发布时间:2025-03-13 16:26
事实上,人口到了2000万的超大级别,再保持每年数十万人的高速增长,可能并不现实,加上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以及房价等因素,适当收缩人口规划天花板,并非不能理解。
不过,人口天花板保守化,或将带动抢人政策的变迁。
有意思的是,向来门槛森严的京沪开始主动下场抢人,而一直以抢人著称的深圳却开始收紧落户了。
近日,北京出台《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发出“计划单列”式抢人的大招:对于全市重点发展领域,面向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按照计划单列办理引进。
从目前情况来看,柳东新区人少地广,是市重点发展区域,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00多万,现刚通过柳江区新技术开发区,需要大量务工人员外来人口将极速增加。根据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人口自然增长,而且在整个广西柳州是唯一的净流入城市.到2030年柳州市常驻人口大概600万左右.
中国在2020年生育率仅为1.3,比日本更低,全年仅出生1200万人,出生率创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
有证据表明,2021年生育率将进一步降低到1.1左右,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万左右。上述状况引起了广泛的担忧:出生人口是否还会继续快速下降?应推出何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及政策会产生何种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告根据未来鼓励生育的力度,分下述三种情形进行预测并据此给出政策建议。
1.低预测:前提是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生育率持续下降至1.0左右。
为何把生育率下限设置在比日本还低得多的1.0呢?这是因为相对于收入,中国的教育支出和房价等与养育相关的成本远高于日本。鼓励生育力度并不小的韩国,在2020年生育率已经低至0.84,可见如果没有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中国的生育率会接近韩国而远低于日本。
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的生育率已经只有0.7-0.9,随着年轻人口的进一步城市化,中国的生育率还会继续走低。最近各地陆续推出一些鼓励生育政策,但力度太小,其效果必然是杯水车薪。
2.中预测:前提是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生育的财力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GDP的1-3%。虽然生育率会从1.0的低点有显著提升,但由于中国养育压力更高,而且社会变化带来的生育率下行惯性更大,生育率只能维持在1.2左右的水平,大致接近日本,而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3.高预测:前提是推出各种积极有效的政策,大力鼓励生育。中国面临世界最严重的低生育率下行惯性,所以需要世界上最大的鼓励生育力度。
我们估计,需要用GDP的5%来鼓励生育,才能把生育率从2021年的低点逐步提升到1.6,即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率水平。在这个情形下,2030年的新出生人口将在1212万,2050年的总人口为13.5亿。
在中预测情形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今后2-3年内跌破一千万,到2050年降至773万,2100年仅306万。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
按此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2083年被美国反超,到2100年只有美国的2/3。现在中国总人口还达到美国的四倍多,可出生人口却将在两代人后被美国反超,可见人口衰竭之快。
其实美国现在的生育率也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能维持出生人口的基本稳定,主要得益于美国可以吸引大量育龄年龄的移民。
在中预测情形下,中国人口将在2-3年内进入负增长,到2050年减少到12.64亿,2100年中国人口将降到6.85亿,占世界比例将从现在的18%降至6.5%,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2.56%。
届时,中国就不再是一个人口大国了。按此趋势,华夏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人口优势,将在100年内丧失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口惯性,总人口的萎缩会滞后于出生人口的萎缩,因而不能及时反映人口衰减的严峻性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如果只按目前这种力度来鼓励生育,中国毫无疑问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果低预测成为现实,那么到2100年,新出生人口只有179万,还不到美国新出生人口的一半。如果我们采取发达国家鼓励生育的平均力度,那也只能维持中预测——接近日本生育率水平的1.2。
只有采取大力度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平均需要投入GDP的5%的财力,才能把生育率维持在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1.6。
1、综合增长率法,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
2、时间序列法,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一般采用线性相关模型。适用于发展趋势变化不大的城市。
3、增长曲线法,增长曲线模型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这种模型需要以往数据并找出规律性。常见的有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曲线。
4、劳动平衡法,他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是我国过去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方法已经很少采纳。
5、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预测。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7、相关分析法,主要根据经济和劳动力情况预测。
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开展全县人口监测预警工作,落实生育政策,研究提出与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参与制定全县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全县人口发展规划中的有关任务;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评估人口变动情况及趋势影响,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制度,开展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完善重大人口政策咨询机制,研究提出全县人口发展战略,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5年死亡人口会突破1500万。
1949-1993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3000万左右,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也会逐年增加至这个数,目前仍处于低位,2019年死亡人口为998万,到2030年,1950年出生的人口也会迈入80岁高龄,随后死亡人口逼近死亡高峰,2040年死亡人口必然超过2000万每年。2025年估计依然处于低位,但至少要超过1500万。
预计2021年结婚登记的人数为1599.2万,-1514.9万之间。
乐观根据,上半年结婚占比为正常情况即2013-2020年平均数(52.10%),那么今年有近1600万人结婚,2020能上半年结婚占47.72%,低于以前各年。这应该是受疫情影响 上半年结婚人数偏少,悲观的估计,疫情多地频发,消费低迷影响结婚人数更少,下半年结婚人数占比创造新低45%
2022年天津人口数量为1577.95万人左右。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0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93.8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92.78万人,增长7.17%,年平均增长率为0.69%。按照这个增速计算,天津市2022年人口数量为1577.95万人左右。
1、印度 2、中国 3、美国
世界人口预测增长的一半以上将来自非洲,估计人口将增加 22 亿。亚洲是下一个。预计亚洲在 2017 年至 2050 年间将增加超过 7.5 亿人口。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然后是北美。与 2017 年相比,欧洲是唯一一个预计 2050 年人口将减少的地区。
印度的人口预计将在 2024 年超过中国,中国的人口预计将保持稳定然后缓慢下降,而印度的人口正在上升。尼日利亚的人口增长最快,预计将在 2050 年左右取代美国在世界人口中的第三位。
到 2050 年,预计有 51 个国家的人口将减少,其中10 个国家的人口预计将减少至少 15%,尽管其中许多国家的人口并不多。人均百分比高于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乌克兰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等人口众多的国家(领土独立于美国人口计算) )。
中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断崖式下趺。